实力平台注册fa777777.com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杏耀平台:舌尖上的乡愁

发布日期:2022-02-09 13:49:52 浏览次数:

杏耀平台: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的乡愁

新春走基层

  2月8日农历正月初八,晋源区长巷村,记者一大早就走进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祠桂花元宵传承人韩福元的店中,此时购买元宵的人已络绎不绝。“去年排了两个多小时才买到,今年我特意来得早点,不用排队。”一位购买元宵的市民告诉记者。

  韩福元的磨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正在一遍遍碾轧着晾晒好的晋祠糯米。磨米、炒馅、滚元宵,韩福元一家忙得不亦乐乎。“碾米用的自动石碾机,依然保留了古法制作,最大限度保留了晋祠糯米的原味。”韩福元介绍:“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关键和灵魂。传统的馅料需要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晾晒切块。“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火候不够,馅料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一切就碎,晾得时间不够切不成型。”韩福元说。

  馅制好后,就可以滚元宵了。“将馅料蘸少许水,放到盛有米粉的笸箩里滚,滚一道,过一道水,再滚一道,再过一道水……”韩福元边说边向记者示范滚元宵的技巧,旁边5岁的小孙子看到了,也迫不及待地模仿起爷爷滚元宵的样子。

  车间里,几个不锈钢大滚筒引人注目,工人正在用笊篱不停地翻滚筒内的元宵,时不时弯下身子仔细查看元宵的干湿程度。韩福元介绍:无论手工还是机器滚元宵,一共要经过六蘸六滚才可确保元宵既瓷实又软筋,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

  2017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韩福元的元宵工坊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元宵滚起来、产业火起来,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让这一传统食品不仅成为舌尖上的美味、历久弥新的记忆,也带人们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同样被韩福元带动制作元宵的还有杜鹏程。在晋祠镇索村东一座现代化标准化元宵加工厂房内,34岁的杜鹏程和工人们一起忙着滚元宵。杜鹏程介绍说,自己从2017年开始做市场调查,遍访当地制作元宵的老人,专心研制配料配方。当年底,其元宵一经推出,便受到市民青睐,每天销售近10万颗。“每年都有老顾客通过快递来买元宵,因此我们定制了塑料托盘包装,以解决元宵长途运输易碎的难题。这样,大家收到后不仅能品尝出最正宗的年味,其中更饱含了亲人的温暖。”杜鹏程说。

  记者感言

  传承的味道

  凭借着50年制作元宵的经验,正月里到韩福元店里买元宵的人越来越多。如今,韩福元已经把制作手艺传给了儿子韩伟,志在把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把晋祠桂花元宵的品牌叫响。

  韩伟介绍说,今年他们供货的线下超市增加到了30多家,还开通了线上渠道,将元宵卖到了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西安等地,每天销量七八万颗,供不应求。虽然现在制作元宵的利润已经越来越少,但是自己既然传承了父亲的手艺,就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是家乡的味道。

  是啊,他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还是家乡的味道。一碗热气腾腾的晋祠桂花元宵混合着时间的味道和故土的人情,氤氲出了一道舌尖上的乡愁,情思萦绕,挥之不去,那份情早已浓得化不开……

本文由杏耀平台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fattoloss.com/zhuangxiugonglue/849.html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